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吴师鲁挽词 宋 · 周紫芝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少日词华豹一斑,暮年白发老青山。
谁知笔下三都赋,不及人间五两纶。
麟阁未输前日恨,鹿门长享百年安。
他时隐逸书佳传,名在宗元季孟(自注:唐隐士吴筠谥宗元先生。)
陆蒙老 北宋 · 释净端
枕上浮生过半百,短发毵毵霜样白。
西溪河上旧家山,岁岁故乡归似客。
船头渐进古松门,云是吴筠读书宅。
烟云半岭望层楼,鳌顶峥嵘蕊宫窄。
有人挂衲归盘陀,棱棱瘦骨真维摩
几年面壁舌不动,忽然拍手赓渔歌。
秋来满船载明月,俄惊雨笠仍烟蓑。
黄梅渡口水流急,五湖深处任风波。
西升经序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九
万物莫不由之之谓道,道之在我之谓德。
道德,人所固有也,昧者常失之。
周衰之末,民迷日久,世道交丧,爰有博大真人以本为精,以物为粗,著书二篇,言道德之意,以觉天下。
后世之学者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寔混元之力也。
圣人之爱人终无已,犹虑未足以尽妙,又为关尹言道之要,列为三十九章,目曰《西升经》。
观其辞旨激切,劝戒谆复,以得一为要妙,以飞升为馀事,其意盖使天下后世径趋妙本逍遥自得之场故也。
善救之功,于此可见。
朕万机之暇,游神太清,于道德之旨,每著意焉。
既取二篇为之训解,于是书不可无述也,以意逆志,聊为之说。
吴筠尝云深于道者无如《五千言》,其馀徒费纸札尔。
是书盖与《五千言》相为表里,不得不尽心焉。
政和御制序。
按:《西升经》卷首,影印正统道藏本。
宗元先生文集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渭南文集》卷三一、《放翁题跋》卷六
宗元先生吴贞节,唐史有传,以歌诗名天宝中
此一卷,盖见云章宝室云。
放翁书。
还家寄吴世长兼简潘子真 北宋 · 李彭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江头杨柳曲尘姿,弄日晴空百尺丝。
骑省风流还有赋,吴筠英妙更能诗。
杀鸡为相期处,问雁呼卿政此时。
下榻深惭徐孺子,非关劳者作歌辞。
吴筠进元纲论批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七
尊师迹参洞府。心契冲冥。
故能词省旨奥。义博文精。
足以宏阐格言。发明幽致。
朕恭承祖业。式播元风。
览此真筌。深符梦想。
岂惟披玩无斁。将以启迪虚怀。
其所进之文。用列于篇籍也。
杼山禅居寄赠东溪吴处士冯一首 唐 · 皎然
引用典故:郢声 雷远
青云何润泽,下有贤人隐。
路入菱湖深,迹与黄鹤近。
野风吹白芷,山月摇清轸
诗祖吴叔庠,致君名(一作才)不尽。
身当青山秀(诗曰家住青山下,青山有吴筠故宅,后改为吴筠山),文体多郢声
澄澈湘水碧,泬寥楚山(一作天)(一作清)
时人格不同,至今罕知名。
昔贤敦师友,此道君独行。
既得庐霍趣,乃高雷远情。
别时春风多,扫尽雪山雪。
为君中夜起,孤坐石上月。
悠然遗尘想,邈矣达性说。
故人不在兹,幽桂惜未结。
秋日东莞钟茂才曰如过访山居分得风字 明 · 何其伟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广屋栖迟桂苑东,赢逢诸少赏心同。
挥毫客拟吴筠赋,入座人疑卫玠风。
袅袅香留飘绮座,荧荧奎聚映疏栊。
豪来气唾千人废,色色分明大国工。
庐山云液泉赋 唐 · 吴筠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五
所居之东岭。其侧有泉。洪纤如指。冬夏若一。山少凡石。至多云母。其水色白。味甘且滑。此则云母滋液所致。因名云液之泉。乃结宇其旁。引于轩庑之下。既饮既漱。永玩无斁。今兹夏季不雨。至于十月。江河耗。井涧涸。此泉泠泠。不减平昔。懿其若是。爰以作赋。
坤元孕气。潜畅成泉。
冠五行之首。为万物之先。
爰有清流。出此山侧。
处蒙险而难知。犹井渫之不食。
我搜灵秘。载披载登。
见其地僻至洁。源深有恒。
冱寒不为之损。暑雨不为之增。
乃考室就饮。而乐在枕肱。
甘侔元玉之膏。滑乃云华之液。
疚可蠲。生可益。
引充狎玩。惟意所适。
悬之则洁素。壅之则澄碧。
昼浮光以悠扬。夜含响以浙沥。
阴阳为灾。水旱失节。
不雨炎夏。暨乎元月。
汪汪洪波久已竭。耿耿瀑布今亦绝。
挫江湖之浩荡。沈涧谷之微劣。
斯泉秉彝。毫纤无亏。
虽远不沾惠。而近有所滋。
彼漰霈于畴日。岂不惭涓涓于此时。
醴泉无源而易涸。丹溜乍见而难挹。
曷若止以为鉴。酌焉取给。
何异神仙之瀵。帝台之浆。
涌异域之表。湛无人之乡。
兹亦标奇于绝境。真可谓灵而长者也。
先生陆君碑 唐 · 吴筠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六
先生姓陆讳修静
吴兴东迁人也。代为著姓。
旧史详之。先生道与真气。
天挺灵骨。幼含雅性。
长绝尘滓。虽博通坟籍。
旁究象纬。以为鍊形契道。
与天地长久者。非经术占候之所能致。
故存而不论。乃研精玉书。
稽仙圣奥旨。知羽化在我。
道不吾欺。遂勤而行之。
不舍寤寐。闻异人所在。
不远千里而造之。果遇其真。
爰受秘诀。乃云栖荆岫。
却粒修行。虽身隐弥静。
而名逃益彰。江汉之人。
虚往实归者。莫知纪极。
元嘉末。因市药京邑
文皇帝闻之。使大臣宣旨固请。
先生确乎不拔。遽有太初之难。
或推独见之明。遂拂衣南游。
遐讨绝境。志悦庐岳
乃卜其阳。众峰干霄。
飞流注壑。窈窕幽蔼。
宜其为至人之所止焉。先生方弦琴以乐元和。
覃思以运正气。伫功充而道叶。
聊驾景以高举。属世宗明帝欲播元风于无垠。
导苍生以敦朴。非至德之士。
则莫能奖而成之。素钦先生之风。
乃备徵求之礼。至于再至于三。
先生秉操逾坚。因辞以疾。
天子侧席意厚。理无推谢。
遂恭承诏命。降迹城阙。
亦既见止。帝心则愉。
于是顺风问道。抗对穷理。
千古疑滞。一朝冰释。
乃筑先生之馆于外。俾朝野有宗师焉。
司徒袁公。北面请益。
先生指邪以明正。循派以示源。
由是翕然一变颓俗矣。明年。
天子不豫。诏先生为涂炭之斋。
是夜灵坛之间。卿云纷郁。
翌日疾瘳。盖精神所致。
先生登车之日。有熊虎猿鸟之属。
悲鸣拥路。出山而止。
其忘情感物。有如此者。
先是洞元之部。真伪混淆。
先生刊而正之。泾渭乃判。
故斋戒仪范。为将来典式焉。
桂阳王横逆。暴骨蔽野。
先生悉具棺榇。收而葬之。
立德施仁。皆此类也。
虽迹寓尘躅。而心游象外。
为迫恩命。有违宿志逮元徽五年春正月
谓门人曰。吾将还旧山。
可饰装整驾。弟子佥怪诏命未许。
而有斯言。至三月二日
乃偃然解化。肤色晖烁。
目瞳朗映。但闻清香。
惟不息而已。化后三日
庐山诸徒。咸见先生
霓旌纷然。还止旧宇。
斯须不知所在。相与惊而异之。
顾命盛以布囊。投所在崖谷。
门人不忍。遂奉还庐山
春秋七十有二。所谓鍊形幽壤。
腾景太微者也。凡著述论议。
百有馀篇。并行于代。
有诏以先生之居为寂观。谥曰寂先生
果有道也。天宝末
与友人荀太象避地兹境。敬先生之洞府。
先生之高风。感世祀之绵远。
慨铭志之湮灭。乃与道士吴太清宋冲虚询谋佥同。
建此贞石。其词曰。
先生。本天真。
蕴至妙。怀深仁。
名疏。悟体亲。
忽荣禄。辞嚣尘。
餐霞景。甘隐沦。
道弥高。声益振。
不得已。登蒲轮。
扬元风。还紫宸
功允著。德惟新。
忽解形。为帝宾。
道密。难昭陈。
纪遗烈。庶不湮。
大唐上元二年岁次辛丑九月十三日。中岳道士翰林供奉吴筠撰。
进元纲论表 唐 · 吴筠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五
道士言。臣闻道资虚契。
理藉言彰。臣曩栖岩穴之时。
辄撰修行之事。伏以重元深而难赜其奥。
三洞秘而罕窥其门。使向风之流。
浩荡而无据。遂总括枢要。
谓之元纲。冀循流派而可归其源。
阐幽微而不泄其旨。至于高虚独化之兆。
至士登仙之由。或前哲未论。
真经所略。用率鄙思。
列于篇章。伏惟开元天宝圣文神武證道孝德皇帝陛下为至道之主。
宏自然之训。品物咸熙于陶钧之际。
黎元辑宁于仁寿之域。岂纤尘有裨于崇岳。
爝火能助于太阳。然刍荛虽微。
明圣不弃。敢陈菲薄。
希瞩天光。所述旧文。
谨随表奉进。轻渎宸扆。
伏增战越。臣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谨言天宝十三载六月十一日中岳嵩阳道士表上。
元纲论后序 唐 · 吴筠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五
东方角亢二星。列宿之长。
故曰寿也。二星之间。
天门也。亦曰天阙。
凡得道朝元。皆由此门而入。
得此道者。告元神则感通。
享寿星则关奏。录系于天门矣。
功满升天。元辰接引。
入门则无碍。予四十一年方遂一第。
既知命寡。遂慕寻真。
讨究仙经。莫得生理。
因南访茅君修真之迹。登巅。
入石室。先得元道真经。
即太上道君归根复本号而不嗄之理也。乃执其理十馀年。
惟攻胎息。续用既劳。
嗟乎非眼前之睫也。后再游。
逢老叟曰。汝欲学仙乎。
学仙者从尘入真。如鍊矿而镕金也。
何不先求命术。以延其生。
后修阴德。登其渐阶乎。
天仙也者。功感上天。
诏授锡命。乃遂轻举而为仙人也。
虽达仙境。犹鍊真气。
气与神并。故曰神仙。
神仙体虚。故能跨鸾驭鹤。
乘云气飞腾太虚。寿齐天地。
汝得元道真经。求仙之筌蹄也。
其莽荡鱼兔难寻。昔茅君上升。
留大君命术。藏于山巅石室。
俾吾守之。盖欲传于夙分者也。
汝格孤气清。必有仙骨。
乃出此九章。授予而去。
嘱曰。此即所求之鱼兔也。
道非身外。宝之宝之。
乃录其言。为序以纪之。
仍目之曰内丹神诀矣。吴筠序。
天柱山天柱观 唐 · 吴筠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五
太史公称大荒之内。
名山五千。
其在中国。
有五岳作镇。
罗浮括苍辈十山为之佐命。
其馀不可详载。
粤天柱之号。
潜霍及此三峰一称矣。
盖以其下擢地纪。
上承天维。
中函洞府之谓。
岂唯蕴金碧。
宅灵仙。
所贵兴云雨。
润万物也。
馀杭郭溯溪十里。
登陆而南。
弄潺湲。
入峥嵘。
幽径窈窕。
才越千步。
忽岩势却倚。
襟领环掩。
而清宫辟焉。
于是旁讯有识。
稽诸实录。
乃知昔高士郭文举创隐于兹。
以云林为家。
遂长往不复。
元和贯于异类。
猛兽为之驯扰。
晋书逸人传具纪其事。
可略而言。
自先种閟景潜升。
而遗庙斯立
暨我宏道元祀。
因广仙迹。
为天柱之观。
有五洞相邻。
得其名者。
谓之大涤。
虽寥邃莫测。
盖与林屋华阳
密通太帝阴宫耳。
爰有三泉
二𣷾一滥。
殊源合流。
水旱不易。
拥为曲池。
萦照轩宇。
夏寒而辨沙砾。
冬温而育萍藻。
既漱而饮之。
曲肱而枕之。
乐在其中矣。
土无沮洳。
风木飘厉。
故栖迟者心畅而寿永。
盘礡纡燠。
气淳境美。
虎不搏。
蛇不螫。
而况于人乎。
贞观初
许先生曰迈。
怀道就閒。
荐徵不起。
后有道士张整叶法善朱君绪司马子微暨齐物夏侯子云
皆为高流。
继踵不绝。
或游或居。
穷年忘返。
宝应中
偫寇蚁聚。
焚爇城邑。
荡然煨烬。
唯此独存。
非神灵扶持。
曷以臻是。
州牧相里造县宰范愔。
化洽政成。
不严而理。
遗氓憬附。
复辑其业。
与逸人李元卿
乐土是安。
舍此奚适。
恐将来君子。
靡昭厥由。
故覈而志之。
表此贞石。
大历十三年正月十五日
岳道士吴筠记。
天隐 宋 · 洪兴祖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九、《能改斋漫录》卷五
吴筠尝作《明真辨伪》、《辅正除邪》、《辨方正惑》三论,诋释氏以尊道家之说。
使而知道,则此书不作矣。
司马子微得天隐子之学,其著《坐忘论》云:「惟灭动心,不灭照心。
不依一物,而心常住。
有事无事,常若无心,此谓真定
定不求慧,而慧自生,此谓真慧
而不用,心与道冥。
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其所造如此,岂复较同异于名字之间邪?
杂歌谣辞 其十六 步虚词十九首 中唐 · 韦渠牟
 押麻韵
引用典故:织女 瑶台
玉树杂金花,天河织女家。
月邀丹凤舄,风送紫鸾车。
雾縠笼绡带,云屏列锦霞
瑶台千万里,不觉往来赊(此首一作吴筠诗)
杂歌谣辞 其十八 步虚词十九首 中唐 · 韦渠牟
 押尤韵
引用典故:青牛 骑白鹿 紫府
紫府与玄洲,谁来物外游。
无烦骑白鹿,不用驾青牛
金化颜应驻,云飞鬓不秋。
仍闻碧海上,更用玉为楼(此首一作吴筠诗)
吴尊师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
吴筠字贞节
鲁中儒士也。
少通经。
善属文。
进士不第。
性高洁。
不伍流俗。
乃入嵩山
依体元先生潘师正道士
传正一之法。
苦心钻仰。
尽通其术。
开元中
南游金陵
访道茅山
久之。
东游天台
尤善著述。
在剡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
所著歌篇
传于京师
元宗闻其名。
遣使徵之。
既至。
与语甚悦。
待诏翰林
帝问以道法。
对曰。
道法之精。
无如五千言
其诸枝词蔓说。
徒费纸剳尔。
又问神仙修鍊之事。
对曰。
此野人之事。
当以岁月功行求之。
非人主所当适意。
每与缁黄列坐。
朝臣启奏。
之所陈。
但名教世务而已。
閒之以讽咏。
以达其诚。
元宗深重之。
天宝中
李林甫杨国忠用事。
纲纪日紊。
知天下将乱。
坚求还嵩山
累表不许。
乃诏于岳观别立道院
禄山将乱。
求还茅山
许之。
既而中原大乱。
江淮多盗。
乃东游会稽
常于天台剡中往来。
与诗人李白孔巢父诗篇酬和。
逍遥泉石。
人多从之。
竟终越中。
文集二十卷。
其元纲三篇神仙可学论。
尤为达识之士所称。
凡为文词理疏通。
文彩焕发。
每制一篇。
人皆传写。
李白之放荡。
杜甫之壮丽。
能兼之者。
其惟乎。
范至能灵石录示诗仙留题云 其二 南宋 · 李洪
六言诗 押文韵
鼎峙傲睨绝景,挥毫想见凌云。
落落真筌玉子,步虚宁作吴筠
毛仙翁829年 中唐 · 元稹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余廉问浙东岁,毛仙翁惠然来顾,越之人士识之者,相与言曰:「仙翁尝与叶法善吴筠游于稽山,迨兹多历年所,而风貌愈少,盖神仙者也。」余因得执弟子之礼,师其道焉。余尝见圆冠方领之士,读道书,疑其绝智弃仁,又谓其书不足以经世理国,殊不知至仁无兼爱,大智无非灾。大乐同天地之和,大礼同天地之节,其可臻乎上德,冥乎大道之致。华胥终北之化,熙熙然也。又以徐市文成之事,谓方士之流,诞妄于世,不足以为教也。殊不知峒山高卧,汾水凝神,纵心傲世,邈然外物,王侯不可得师友也。若然,则徐氏之莠,不足以害嘉谷文成之诞,不足以伤大教。今我仙翁真风遗骨,玄格高情,冥鸿孤鹤,不可方喻,盖峒山、汾水之俦也。一言道合,止于山亭三日,而南栖天台。谓余曰:「入相之年,相候于安山里。」余拜而言曰:「果如仙约,燃香拂榻,以俟云驾焉。」抒诗一章,以为他日之志也。
引用典故:盐梅
仙驾初从蓬海来,相逢又说向天台
一言亲授希微诀,三夕同倾沆瀣杯。
此日临风飘羽卫,他年嘉约指盐梅
花前挥手迢遥去,目断霓旌不可陪。
琼山王銮吴氏贞节 明 · 张诩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五星烛天,五岳峙地。
五伦在人,三才道备。
五伦造端,实夫妇始。
生事死背,遗犬彘耻。
卓哉有妇,中立不倚。
家以孝称,于归克理。
不幸失天,遽欲从死。
回视呱呱,畴依畴恃。
饮冰啖霜,一志靡二。
天竟此定,神相厥祉。
有命自天,表厥宅里。
凤毛五色,国宾是齿。
作善降祥,天命有以。
我叙我铭,柏舟是配。
扇此淳风,作范世世明正德琼台志》卷二五)